購物車 0

孩子吵架,大人不要介入

孩子吵架,大人不要介入
今天早上,我兩個女兒因為腳踏車而吵架,後來妹妹突然的大哭,並且喊著:『姊姊咬我的手。』聽到這樣的呼喊,我快速離開書房到她倆旁邊,釐清狀況,才知道原來是妹妹想騎姊姊的腳踏車,姊姊不願意,但妹妹的手一直握主腳踏車的手把,姊姊只好用手把妹妹的推開,妹妹可能有挫折感,所以大哭告狀,又因為咬字不清楚,搞得我們大人以為姊姊咬了妹妹的手;還好,我跟太太並沒有因為這種情況,而誤解姊姊,最後也讓這整件事情,完美結束。


這件吵架的事若發生在你的身上,你們第一個反應會是什麼呢?我想大概會有幾種方式:


1. 一起處罰,兩個都錯,因為吵架就是不行。

2. 誤判誰對誰錯,沒有釐清事件,可能就認定誰做錯了。

3. 以和為貴,容易說話的一方就委屈一點讓給固執的一方,要不就是大的讓給小。


吵架是一種能夠學習溝通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,自己也在調整這方面的心態,因為過去傳統觀念總是教導我們吵架是不對的,以至於我們忽略吵架其實是一種人類社會中的必然現象,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如何處理,而非怎麼避免。


既然吵架是一種人類社會的必然現象,接受孩子吵架也就成為一件自然的事,只是做父母的則需要教寶貝們,怎麼好好的去『吵架』,因為好的吵架方式與過程才能夠有助於孩子發展談判、溝通、協調的重要能力。


所以當孩子吵架的時候,非特殊情況,父母就不要介入寶貝們吵架的事,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解決。那什麼時候就可以採取這種不介入的方式呢?


3-5歲就可以開始讓孩子自己去學習解決紛爭了;剛開始父母可以在現場做個引導,讓孩子學習怎麼處理問題與溝通,幾次之後在慢慢的不要陪同,讓孩子自己獨自解決紛爭。怎麼引導孩子好好吵架,有三個方式:


1. 吵架的人輪流講自己的看法跟感覺,沒說的人認真聽。
早上我處理姊妹腳踏車的問題,第一步就是採取這步驟,讓姊妹們彼此瞭解對方的想法跟感覺。

2. 協商的過程,不只是解決當天的紛爭,也要為之後可能再發生類似事件,預備解決之道。
後來我引導姊妹們進到協商這一塊,只是這一塊我真的需要再加強,因為自己還是覺得太介入孩子們,而是應該好好的聽她們自己去說、去談,除了瞭解事情原委之外,其它的應該在引導完之後就放手,而不是還在那兒介入她們的談話。我相信自己會越做越好。

3. 協商完之後,一定要跟父母報告結論。
每一次的結論報告,你會發現孩子有在進步跟成長,第一次這樣的協商或紛爭會處理的時間會比較常,但隨著慢慢的熟悉之後,孩子們的協商時間會越來越短,這不就表示他們在解決問題、談判、溝通方面都有進步了嗎?


所以下次當你的寶貝們在吵架的時候,學著不要介入(前幾次先做引導教學,然後慢慢撤出孩子自己的事。)這樣才是真正給孩子學習的機會。

_




如果你也跟我一樣,希望自己孩子也可以擁有美好的成長,可以點點下面的連結 😊https://lin.ee/F4bmbSE


上一頁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