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來過DORCAS童舖實體店面的客人,看到店中有小孩,都會問Elaine幾個問題,
『為何你小孩那麼聽話,都不會吵嗎?』
其實Elaine的小孩跟大家的小孩都一樣會吵的,只是我們家都是用溝通的方式與孩子對談。
『你小孩不會用哭鬧的跟你要東西嗎?』
小時候孩子確實有過這樣的情形,但我與先生一致認為這行為是不行的,所以我們都會跟孩子說,用哭的並不會得到你要的東西。
然而曾經有客人問我,說他們家小孩2歲了,脾氣非常不好,常常會用假哭或大哭的方式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,或嚴肅一點跟她說話,他眼眶就開始淚水打轉,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改變他的行為呢?
適當的忽略,避免孩子把哭鬧當手段
2歲的孩子正在學習如何表達自己,嘗試所有事,但是他們又需要爸媽從旁鼓勵、 協助,想做又做不好,所以遇到問題就用哭用鬧,吸引父母的注意。
若孩子過往用哭聲表達自己的慾望,且每次父母都滿足時,可能就讓孩子對哭鬧手段形成依賴,因次,建議父母適度忽略孩子哭鬧的情況,讓孩子瞭解哭鬧沒有用後,孩子就會慢慢嘗試其他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。
解讀孩子哭鬧的訊息,適時引導
找出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,若是因為發生受傷、不舒服、挫折等事件而哭鬧,先同理孩子的傷痛和不安,等孩子情緒平穩在培養他們的獨立性。
若是孩子因為不合理的要求而產生哭鬧行為,父母可等孩子情緒平穩,在引導他用正確的語言表達,父母除了運用不理會、講道理的方法之外,對於會表達的孩子,可以透過讓孩子聽故事、看圖畫書或機會教育等方式,讓孩子模仿,學習控制情緒衝動,約束情感和慾望的能力。
培養孩子面對問題的能力
想要培養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或解決問題的能力,其實必須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學習,以及父母給孩子一些適應的協助。